2020.10.10 22:41
齐思源老师物理学习方法文章。这篇文章齐老师主要强调积累的重要性,提高物理考试成绩,同学们不能总想着灵丹妙药,总想着一口就吃个胖子,步入初三后,几周的努力学习不会直接就影响到考试成绩。
古语说的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说的是要反思和改进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考试成绩的保障。有的学生平时很用功,可是总考不好,请注意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
一场考试下来,总有不少同学羡慕学霸们那么高的分数。我们更应该思考学习的是学霸们的学习方法,这样自己学习能力才能提起来,才能在接下来的考试中考取好成绩。
咋才能学好物理?在考试中拿到高分?这是一个很综合的问题,需要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学习现状与学习问题,来进行调整。今天齐老师重点探讨一个话题:
学物理要重视积累
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初中物理七百讲)中,有位家长向我咨询孩子的物理学习问题。
初三学生家长的困惑
家长说自己孩子已经初三了,孩子最近也意识到中考的关键性了,开始认真学物理了。家长还说,孩子最近这两周,基本上每天都学到十点半甚至更晚,可前几天的月考还是没有进步,问我是咋回事。
我和家长沟通,问他孩子以前在学校学的好吗?学校是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家长说,就是普通初中,孩子在班里差不多最后五六名吧,没考倒数第一。我接着问,那您的孩子开始努力学习时间有多长了?家长说十四五天吧。
我就很严肃的告诉家长:您孩子现在的学习水平不高,物理成绩肯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上去。如果要提高物理成绩,需要始终如一的努力很长时间。
初中物理考试成绩提高是个过程
初中物理成绩的提高是靠积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更是如此。初中二年时我们主要接触的内容是:光学、声现象等,这些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把课本内容搞懂了,多做些题,物理成绩提升也就需要几周的时间。
但是到了初三这个方法就行不通了,上学期是在紧锣密鼓地学电学,下学期就开始为中考进行紧张的备战了。咱们初中物理这门功课涉及内容多而广,课堂讲课速度很快,教学进度要求非常严格。
尤其是涉及到电学的部分,前后关联非常密切,考题也以综合题为主,难度系数非常高。想立竿见影地把初中物理考试成绩提起来,是不可能的。我教书这么多年的经验看来,这样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水滴石穿的过程,急不得。初中物理规定两个学年完成教学,这是我国多个中学多年实践的产物。所以初中物理没有捷径可走。
孩子基础本来就不好,幻想着用几周就把成绩提起来,这是不可行的。我建议您做做孩子的思想工作,让孩子摆好心态,做好吃苦的准备;初三教学压力大,中考也越来越近,班里的同学都开始用功了。
就像是比赛长跑一样,现在您孩子比别人落后了不少。您孩子刚开始加速,就想马上超过千面的人,真的是不可取的。您说我说的对不对?
如果希望把物理成绩提高上去,如果在”快”上下功夫,还不如强调一个”稳”字。给自己一个学习计划,举个例子:每次模拟考试物理成绩在班里排名前进三、五名,只要目标始终能够实现,半年时间后,就会发现成绩上升了很多。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内分享了很多物理教学视频,供同学们免费收看。
在物理学习上,您要是还有其他的质疑,可以在公众号内继续留言与我探讨。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初中物理七百讲)讨论交流物理学习。
初中物理学习问题与齐思源老师答疑
学生问题:并联电路中的电流有什么规律?
齐思源老师答疑:我们不妨想象一下,把电源看成一个水槽或者储水罐,导线是水管,整个并联电路就相当于水从出水口(电源正极)出来进入主管道(干路),然后分成几个副管道(支路),然后又汇集到主管道,流进水槽入水口,那么整个管道的水流应该是主管道的水流与各个副管道水流之和相等,并联电路也是这样,并联电路中的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之和相等。
这是物理教材《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中学习的内容,对该问题更为详细的解析,推荐您查看这个网页
初中物理学习问题与齐思源老师答疑
学生问题:什么是压强?
齐思源老师答疑: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压强用来体现压力产生的效果,压强越大,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F/S,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符号是Pa。
这是物理教材《压强》中学习的内容,对该问题更为详细的解析,推荐您查看这个网页
初中物理学习问题与齐思源老师答疑
学生问题: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齐思源老师答疑:1、测,所测的力要在它的量程内,以免损坏;
2、读,读数时,视线一定要与刻度板垂直。
一定要注意的是,弹簧测力计受力静止时,其两端都受到力的作用,单边受到拉力是不可能的,而弹簧测力计只表示一侧受力的大小,另一侧受力对弹簧测力计来说只是起固定作用。
这是物理教材《弹力》中学习的内容,对该问题更为详细的解析,推荐您查看这个网页
初中物理学习问题与齐思源老师答疑
学生问题:体温计有什么特殊之处?
齐思源老师答疑:体温计用来测量人体的温度。
它的特殊构造是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细管–缩口,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度。
其特点是测量体温时,玻璃泡中的水银受热膨胀,能通过缩口上升到玻璃管中,脱离人体后,玻璃泡和玻璃管中的水银都遇冷收缩,在狭窄的缩口处断开,玻璃管中的水银不能退回到玻璃泡中,所以此时的示数就是人体的温度。
由于缩口的存在,使用体温计前,应将体温计向下甩几下,以确保测体温前体温计的示数低于待测人的体温。
这是物理教材《温度》中学习的内容,对该问题更为详细的解析,推荐您查看这个网页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内分享了很多物理教学视频,供同学们免费收看。
原创作者:齐思源(http://q.wlmt.org),王尚老师物理教研梯队成员。
未经作者授权,文章不得转载。版权所有权归微信公众号:初中物理七百讲,所有。
扫图关注王尚微信公众号teacherws,可免费获取价值98元视频资料:《物理重难点80讲》。